埃及不买,印尼不买,泰国也不买,歼-10C明明封神了,为啥没人买呢?
来源:市场资讯
(来源:华山穹剑)
一款在实战中连续击落顶尖对手、被美媒盛赞 “改写空战规则” 的战斗机,按说该订单接到手软,可歼 - 10C 却遭遇了尴尬:埃及不买了,印尼不买了,泰国也不买了。
战场上的胜利没能变成货架上的 “畅销品”,这是什么原因呢?
5 月 7 日南亚上空的那场冲突。巴基斯坦空军宣布,其装备的中国制歼 - 10CE 战机击落了印度空军的法制 “阵风” 战机。这一战果不仅有巴方残骸为证,还得到了美、法情报官员的侧面证实,印度官方的回应却很模糊:“损失是战斗的一部分”。
这事儿在军贸市场掀起了不小的波澜。印尼网民开始质疑政府花几十亿美元采购 “阵风” 的决定,韩国媒体也担心向埃及推销 FA-50 的生意可能要黄。就在大家以为歼 - 10C 要迎来出口高光时刻时,反转来了。
埃及空军以 “成本过高” 为由宣布放弃采购歼 - 10C。其实埃及的处境很典型,它的空军超过七成是美制 F-16,而美国手握《以制裁反击美国敌人法案》这把 “利剑”。只要埃及敢买中国战机,美方随时可能切断 F-16 的零件供应,那埃及的国土防空就会直接瘫痪。而且埃及有过前车之鉴,2018 年就在美国的胁迫下,忍痛放弃了俄制苏 - 35,有了这样的教训,它哪敢轻易越雷池半步。
印尼国防部虽然盛赞歼 - 10C,却还是确认并增购了法国 “阵风”。其实印尼对歼 - 10C 的 “兴趣”,从头到尾就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商业谈判。他们巧妙利用歼 - 10C 击落 “阵风” 的舆论热点,向法国达索公司施压,真实目的不是要换供应商,而是以此为筹码,迫使法方在维持原订单的基础上追加战机、提高技术转让比例。这场看似变心的采购风波,实则是一次精明的商业操盘。
泰国则宁愿选择单价更贵的瑞典 “鹰狮”,也没考虑歼 - 10C。这是因为泰国在玩一种精巧的平衡术,选择中立国瑞典的装备,既不得罪美国,也不触怒中国,延续了其在中美之间 “骑墙” 的传统。
其实,这些国家不买歼 - 10C,并非因为它性能不好,而是有更复杂的原因。
对任何国家的空军来说,后勤兼容性的重要性甚至超过武器的纸面性能。埃及空军已经同时运营着美、法、俄三国的战机,维护体系本就复杂,如果再引入中式战机,后勤部门就会变成 “四国演义”,维护成本预计会飙升 45%。更要命的是,引入一套全新体系的附加成本,包括数据链、弹药库和维修线的重建,可能高达战机本身价格的两倍以上。
泰国选择采购同系列的 “鹰狮”,看似买贵了,实则是在省钱,因为新战机可以直接融入现有的维护体系。西方军工巨头还通过 “售后暴利” 深度捆绑客户,印尼的 “阵风” 维护合同显示,法方一次火控系统升级报价就超过 800 万美元,零件溢价率高达 300%,这种模式让很多国家想换也换不起。
还有一个关键因素是 “保护”。这些国家不买中国武器,是因为得不到中国的保护;而买美国武器,也不是为了打仗,更多是买平安、交保护费,这和武器性能没多大关系。就像塞尔维亚能顺利采购中国防空系统,恰恰因为它不是北约体系成员,买东西的自由度高得多。
歼 - 10C 的出口困局,有点像上世纪 70 年代的丰田汽车,明明凭借省油耐用横扫美国市场,却因政治打压被迫接受 “自愿出口限制”。这揭示了一个冰冷的现实:技术优势并非市场的唯一通行证。不过,“游戏规则” 正在被悄然改写,旧有的军售秩序,正被撬开一道道 “裂缝”。未来,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,或许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愿意选择中国武器。
评论